台灣社會面臨老年化及少子化的問題,如果您還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勸您打消這個念頭,趁早思考如何「養錢防老」,才是實際的做法。

勞退新制的實施,似乎為退休金點亮一盞明燈,不過以自願提繳退休金的上班族平均提繳薪資約為四萬元,套入勞委會的勞工退休金專戶試算表試算後發現,若投資報酬率為2%,個人薪資成長率為3%,每月自願提繳6%退休金,工作20年退休後,每個月可領的退休金為4803元,可能連吃三餐都不夠。如何自力救濟存夠退休金,首先要先算算,退休後需要用多少錢。

專家認為,平均來說,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用大概會是退休前的55%~80%。第二,就是計算現在手邊的動產如股票、基金、存款等等投資工具預計到退休時,共可累積為多少的可用資金。第三、計算退休時所能領到的退休金。第四步是把第二和第三項的金額想加後,看看距離退休金所需金額還少多少。第五就是針對不夠的部分作適當的投資規劃。

目前市面上適合做為退休理財的工具有很多,例如銀行定存、股票、債券、共同基金以及保險年金、投資型保單等保險產品,其中共同基金由於具有分散風險、投資多元化、進入門檻低等優點,很適合一般民眾作為退休理財等長期投資規劃工具。而且利用定期定的方式投資,除了不必考慮介入時點外,透過錢滾錢的複利效果,小錢也能變大錢。

筆者看過有些投資人運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共同基金,但最後卻認賠出場,歸究其原因多數是耐不住性子,看到報酬率下滑就贖回。一般來說,定期定額的回收期約3到5年,主要是經濟景氣循環的時間約是如此,如果您在景氣繁榮期進場,接下來就會面對景氣下滑的階段,基金的表現也會受影響,所以得等到景氣再次翻升,基金報酬率才會明顯提升。故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時,要把握的原則是「停利不停損」,只要達到了目標報酬,不要猶豫,趕快贖回停利;如果您投資的基金基本面仍看好,但報酬率下滑的話,免緊張,還是可持續扣款,享受淨值低所買單位數多的優點。

想要退休時擁有千萬退休金,與距離退休年限及可投資金額有關,年輕就是本錢,風險承受度大,且距離退休時間還很長,可利用長達25至30年的複利效果,如表所示,如果距退休三十年前開始存錢,投資年報酬率12%的共同基金,每個月只要存下2833元就可以達成千萬退休的夢想;但如果距離退休只剩十年才開始存,每個月就得省下43041元,才能在退休前存到1000萬,所以愈早開始做退休規劃愈輕鬆。

在共同基金的選擇上,要配合年齡及家庭狀況做資產配置。30歲上下的年輕人負擔較輕,可將七成的資金投資於積極型的基金,另外三成則以穩健型基金做搭配;中壯年時期的投資人,積極的成長型基金應降至五成以下,另外搭配穩健型的基金如平衡、組合型基金;至於到了屆臨退休,才想到要規劃退休金,坦白說有些晚了,這時的投資屬性應趨於保守,選擇固定收益及保本的投資工具,如具有儲蓄性質的保險、定存、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商品為主,來達成退休金的儲蓄目標。

每個月存多少?才能擁有千萬退休金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詢問週遭未滿30歲的朋友同事,「當您30歲時是否能夠擁有一百萬?」。

「想都沒想過」、「不要負債就好了」、「有想但很難達到」是較常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位告訴我「努力中」,這樣隨機調查的結果和智富月刊在2003年時曾進行一項「30世代焦慮大調查」不謀而合,智富月刊的調查發現有高達69.1%人認為30歲時應該擁有百萬存款,但30世代達成存款百萬目標的,卻僅佔17.5%。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其原因在於30世代身處收入不多、開銷不少、利率不高、投資不易的現代,因此面對百萬存款,便覺遙不可及。

 很多理財文章都說,理財第一步就是強迫儲蓄,這雖是老掉牙的說法,但卻是累積財富的根本,先學會存錢,比學會投資更重要。過去我們多認為「收入-支出=儲蓄」,現在要改成「收入-儲蓄=支出」,不管您一個月收入多少,月初領到薪水時,一定要將一定比例的錢先存下來,這筆錢可以用投資型保單或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的方式儲蓄,這就是大步邁開投資理財步伐的本。

 雖然理財金額可大可小,但專家建議以30萬到50萬元之內會比較好操作運用。想想看,如果您一個月的薪水3萬,每個月強迫自己以1萬元投資年報酬率15%共同基金,經過2年1個月您就可以擁有30萬,就算你不投資,只把錢放在銀行,2年半您也可以擁有30萬。把30萬以資產配置方式投資,假設年報酬率亦為15%,同時每月強迫儲蓄1萬元投資年報酬率15%共同基金的動作不間斷,經過3年後您的財富就能達到100萬。總計5年多的時間,就能擁有百萬。

 如果您有負債則以還債為優先,把強迫儲蓄改為強迫還債,從利息最高的先還,以各類貸款來說,信用卡的循環利息高達19~20%,因此卡債應列為優先償還的項目,同時還要控制消費支出不要再累積新的債務,花錢買東西之前,先想想「需要」還是「想要」(詳細內容見2006/12/13「消費前想清楚需要與想要」一文),還掉卡債之後,如果其他債務沒有立即償還的必要,可以考慮同時理債也存款。

 從事各項投資理財活動時,可千萬別忘了「投資自己」這一項,下班後可別只想逛街、看電影,或回到家就陷入沙發看連續劇、上網聊天,多利用時間增強語文能力、學習更多的職場技能或考取專業證照,不僅為自己的競爭力加分也可為自己爭取更高薪的工作職位。有了更多的工作收入,您可用來投資理財的金額就愈多,愈能早日達到擁有百萬的目標;而投資可能會失利,但「投資自己」絕對不會賠本,這在失業率高漲及經濟不景氣的時代愈能顯出價值。

 在此也要提醒30世代的族群,別仗著年輕風險承受度高,就借錢投資,或投資在高風險的金融工具上,萬一失利,可能賠掉信用及信心。把人生第一個百萬當做像在練功蹲馬步,穩穩的來最實在。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春節喜洋洋氣氛漸降臨,身為晚輩者也要及早準備給父母親老 人家、配偶與子女的壓歲錢紅包。老人家拿到紅包時常因體諒子女賺 錢辛勞而推辭,不過,這總是兒女一片孝心,在此建議長輩們,與其 一再推辭,不如把紅包做好保值及生活的用錢規畫,讓自己及兒女都 覺得紅包拿得很有意義。

  好好運用紅包  友邦投顧董事長魏寶生就強調,老人家的理財術,除了投資之外, 更要重視保障,不僅是金錢老本的保障,還有保險保障也很重要,如 個人變額年金商品在美國、日本就很受歡迎。因此,兒女不妨趁機幫 父母親檢視一下保單,和老人家討論善用過年紅包補足保障缺口,也 是一項不錯的理財法。

  一般人可能以為老人家都是躲在家裡不出門,不過,隨著投資環境 及醫療科技進步,老人家也開始出現於基金業者的說明會,這一點倒 是讓一些基金業者相當訝異,尤其從老人家所詢問的投資焦點可知, 國內老人家的理財似乎和一般人沒兩樣,喜歡追逐高報酬或者是時下 熱門的商品,這一點則是讓基金業者不禁要為這些長輩們的理財捏一 把冷汗。

  銀髮族開始重視理財,是一件好事情,永豐銀行零售金融處副處長 韓志宇強調,老人家的理財原本就要比較單純,原因是承受不起太高 的虧損,因此,兼顧「保值」及「生活保障」,就是老人家理財2大 主軸。

  尤其過年紅包可說是老人家額外多得的金錢,金額通常也不會太多 ,不過,子女可提醒老人家除了保留一部分的錢當作生活花費之外, 也可以嘗試做投資理財,增加生活接觸層面的廣度。

  注意理財的6大迷思  韓志宇說,就保值角度來看熟齡族的理財商品,應該選擇報酬率稍 優於銀行定存但風險度低的理財工具,譬如全球型政府債基金、EIT s(不動產信託基金)都是不錯的理財工具,年平均報酬率也多在5至 6%,頗符合銀髮族的投資屬性,尤其這2種工具都屬全球配置形式, 既可分散匯兌風險,報酬率也比定存優,因此,就適合長輩們的理財 。

  在了解銀髮族的理財原則後,身為子女的也可以從旁留意老人家的 理財有無陷入一些迷失。銀行理專就說,長輩們在理財時易有常見6 大迷失,第1個迷思是資產配置兩極化,也就是挑選的理財工具往往 是高報酬、高風險的商品,但又搭配極度保守的銀行定存,造成報酬 上出現極大漏洞,一方面要承受極高的價格波動,另一方面資金收益 卻又是極低的定存利息。

  第2個要避免的理財迷思是保險保障不夠。銀行理專說,過去,許 多長輩因忌諱談到受傷、死亡的話題,認為這些話題觸霉頭,因此, 除了上班時享有團保之外,隨著年紀的增長,卻沒有為自己添足應有 的保險保障,而這也是魏寶生提醒熟年族朋友們在進行退休理財時一 定要注意的死角,尤其隨著國人壽命的延長,不只在年金險上要多及 早籌措,就連住院醫療險、長期看護險等保障也都應該在理財的資金 配置上有所兼顧。

  台北富邦銀行協理陳怡芬說,老人家理財要避開的第3個迷思是理 財模式過於單一化,會導致該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社會觀念上多提醒 銀髮族理財要偏重保守,如果又碰上退休後離群索居的老人家,沒有 聊天對象且欠缺理財投資知識者,多會把大部分的資金擺在銀行定存 。這樣的理財雖沒有錯,但也因投資收益偏低,往往跟不上通貨膨脹 率,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到長輩們的可運用資金,衝擊到退休後的生活 品質。

  第4個迷失是,許多銀髮族容易抱持著「節儉就是理財」的過時觀 念,省吃儉用雖是美德,但是若過度節儉,忽略掉飲食上的新鮮及營 養,時間一久也容易造成疾病,反而要花費大把鈔票看病。當然這樣 的生活品質也一定不好;如果長輩們節儉到捨不得花錢,吃飯捨不得 花錢,生病也捨不得花錢,渾然不知這樣的生活品質無疑只是在等死 ,何苦來哉!  沒錢也要了解理財工具  第5個迷思是,老人家因沒有固定收入進帳,在理財決策上容易出 現「有錢才想到理財,沒錢就不理財」,這樣的情況雖然也是迫於現 實,然而,長輩們的理財如出現這種現象,則容易在理財決策點上出 現「只能選擇手上有錢的那個時點流行的理財商品」流弊,因而沒有 經過資產配置規畫,容易出現兩極化的資金配置缺陷。

  第6個迷失基本上和錢比較無關,而是指許多銀髮族年紀大了,會 容易欠缺「人際養老金」,也就是習慣把自己關在家裡,沒有朋友、 人際互動非常少。當然會變成如此情況,朋友逐漸凋零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離開群眾過久,心態就容易陷入憂鬱,太久不和旁人打交道 ,不僅容易自閉,更容易罹患憂鬱或老年失智、老年癡呆等疾病。

  不過,這種現象似乎正在改變中。基金業者最近舉辦的一些投資說 明會,摩根富林明投顧協理邱可君發現竟然有不少銀髮族來到說明會 現場,顯見國內也有不少長輩懂得要把握機會融入群眾、學習理財投 資之道;其中,也有一些參加投資說明會的銀髮族竟追著她猛問單一 國家市場的投資策略,讓她相當訝異。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不必然是遲暮。調查顯示,台灣55歲以上人士,多認為退休後會更快樂。這群台灣經濟狂飆年代的見證者,在打下優渥的財富基礎之後,離開職場,反而更能享受不受工作拘束的「時間紅利」。隨著社會變遷,四、五年級生想要快樂退休的挑戰大過上一代,因此必須提早設定目標,掌握理財原則,在財務、健康、心情充分準備下,從容自在地擁抱另一段幸福人生。

五十年前,活到五十五歲已算高壽;二十年前,「退休」兩個字,代表著人生遲暮。然而僅僅相隔二十年,如今的五十五歲人生卻有無限可能,「退休」也有了新解。退休,不再是消極的「養老等死」,現代人壽命延長,五十五歲的人比過去平均多了二十年時間可用,好比拿到了上帝賞賜的「時間紅利(time bunus)」。人生這多賺到的「時間紅利」,正好進入退休階段,怎麼享用?是新現代退休族的智慧課題。

根據《今周刊》與南山人壽合作,針對五十五歲以上族群所做的退休生活大調查發現,台灣現年五十五歲以上老人,有四八%的人認為目前的生活是快樂的,而有一二%比率認為不快樂;已退休的人當中,三三%認為生活比退休前快樂,一九%認為比起退休前不快樂。而且五十五歲的人儘管尚有三成比重仍未退休,但這群人當中有二八%認為,退休後生活比退休前快樂高於認為會比之前不快樂一六%。

這項調查結果,大大顛覆了一般人對於退休族生活多屬憂愁、苦悶的印象。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形容,台灣這群五十五歲以上老人既自信又富有,對生活積極而樂觀。

走過三高年代 現代銀髮族退休樂

如果進一步探討現代這群人的樣貌,可以理解到這份問卷所指涉的快樂老人並不令人意外。理由是,台灣現階段這群五十五歲到七十五歲的族群,是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見證者以及貢獻者,他們的年輕時代,約當二十到四十來歲前後,正是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民國七十年代前後,這群人的努力打拚為社會蓄積了繁榮的經濟活力,也讓個人財富的累積開始起飛,其後三、四十年台灣處在一個經濟成長率高、利率高,以及國民所得年年增高的「三高」年代。其間,個人能累積的財富多,也為他們的晚年,打下了優渥的基礎。

打拚了數十年,這群二、三年級生從鼎盛之年,逐步走入退休階段,面對緊接而來的人生,他們放開胸懷享受老人生活。問卷結果顯示,他們退休後最想到國內外旅遊,投入公益、做志工,也想重新學習、培養新的興趣。此外,問卷經過交叉分析也發現,懂得理財且進行理財的退休族群,生活也較感到快樂。

如果分析五十五歲以上老人的理財行為,問卷顯示,有二三%老人認為自己的退休金足可提供十五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而已退休者的主要經濟來源,高達四八%來自子女給的零用金,高於勞工退休金二五%跟存款二%,結果頗值得注意。然而,從退休金準備的行為來看,卻有高達七一%的人沒有準備退休金,或沒有想過準備的問題。

至於這群老人選擇的退休理財工具,則有四六%比率選擇把錢存在銀行定存,其次為四一%購買保險,再次為二三%的人放在股票投資。

這群人多數把錢存在銀行的行為是頗可理解的。民國六十年時,台灣平均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高達一一.一二五%,即使民國七、八十年代,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在六%到八%之間,把錢存在銀行的收息可觀,確實不失為安全穩健的理財方式。

事實上,《今周刊》這次採訪接觸的退休人士,相當吻合問卷調查的結果。不論公教人員或是企業上班族,這群老人面對退休都懂得善用「時間紅利」,安排退休生活相當有一套。

前建中輔導老師謝芬蘭,五十歲的壯年便決定卸下教職,「大家都羨慕我好命」。其實,一開始她對自己這麼早就開始當「米蟲」感到有些「歉疚」,也有過一段調適期,甚至不敢大聲說自己退休了。

謝芬蘭說,她人生中最精采的日子都在建中,「我對建中有太多的眷戀,我怕自己離開職場之後變得平庸無奇,怕自己退休之後一無所有。」然而,在教育界服務了二十七年以後,她也希望人生能重新開始,「我想要有不一樣的春天。」退休這三年多,她先替自己安排了幾趟自助旅行,然後開始積極參與社會團體活動,包括擔任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副祕書長、在旅行社擔任兼職輔導師。

而退休已六年、六十三歲的志工伯伯藍德俊,從基隆市衛生局主任祕書退休時,已經在政府單位服務三十年。「如果人的平均壽命可達七十五歲,我想留下二十年的時間回饋社會。」藍德俊說。如今他的名片上至少印有八個志工頭銜,除了擔任家扶中心的志工,土生土長在基隆市的他,還在駱駝志工協會、東北角風景管理區當志工,為遊客導覽基隆市的古蹟,日子過得比上班時代更豐富充實。

投入公益、培養興趣 生活更精采

也有像去年以七十五歲高齡,成功連任文山區樟腳里里長的高銘枝,里內每一棟房子的樓梯他都踏過,服務不因年紀而減分,年輕時做營建的他積蓄不少,光收房租就夠他開銷過活,沒有經濟壓力的他說,去年里長選舉激烈,他原可收山上山種菜去,但就是覺得自己老當益壯,「腦袋體力都還可以服務一萬多位里民。」選里長,也有證明自我價值的意義。

選擇奉獻是一種方式,培養特定嗜好也可以為退休生活帶來充實與滿足感。像跟藍德俊同樣也是六十三歲的林隆崎,從教職退休下來,已經過了十六年愜意的退休生活。打從退休那年開始,他的生活只有兩件事:出國旅遊跟上圖書館。他愛上圖書館,把走路到圖書館當作運動,更利用圖書館的書庫,準備出國旅遊的資訊,十多年下來,他現在是圖書館借書最多紀錄保持人,「年輕時上圖書館借書還需要付押金,現在都不用了」,不花半毛錢,他就取得出國旅遊的資訊,說起各國風土民情甚至比專業導遊還厲害。

財務、健康、心情 快樂金三角

這些快樂退休族的共同特色是,財力小康以上而精神快樂,並且對退休都早早有想法跟規畫。其實退休要快樂,需要三個要素的配合:財務、健康、心情,有這「金三角」,退休來臨時,才能從容以對。

從國中校長職務退休已經五年多的陳芙蓉對於退休大事,便是早早慎重其事進行規畫,早早進行自我心理建設,她先用一年時間來調整準備自己的生活節奏,本來是工作狂的她,退休的前一年起,校務再忙她也強迫自己準時下班,讓自己一向上得緊緊的發條漸漸放鬆。正式退休的第一天,她一早起來就開車到汐止,為自己退休的落腳處進行大掃除,足足忙了三個月,忙到再也沒時間失眠。

她說,「退休最怕沒事幹,沒事時就會胡思亂想」,因此,她把勞動當運動,也重拾年輕時喜愛縫紉改衣服、做麵食點心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她重新進行財務規畫,手邊三棟房子每月房屋水電、稅價等支出合計就要五萬多元,她先處理掉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的房子,而木柵的房子在兒子完成結婚大事後,也改由他接手房貸等相關支出。如此一來,每個月所須支付相關開銷就少了三分之二,加上賣房子帶來的進帳,她笑說,「可撥一點錢來小玩股票」。

身為大姊的陳芙蓉有五位姊妹,好幾位還都住同一個社區。今年七月陳芙蓉最後一位擁有上班族身分的妹妹也將加入退休行列,面對即將來臨的退休生活,她除了已在台東買了一座果園,又為了當「業餘果農」時有個落腳處,在果園不遠處,用六十幾萬元買了棟兩層樓的法拍屋透天厝,退休生活可說是「萬事俱備,只等時間這道東風了」。

陳家這個龐大的退休家族,因為住得近,平日可互相照應,閒來相約打桌球做運動、湊一桌麻將動動腦,安排帶著高齡母親一起結伴出遊,這一大退休家族的退休生活,果然如陳芙蓉所說的「退休就該無憂無慮」。

儘管現代老人多跟陳芙蓉家族一樣,是快樂退休族,但卻未必表示現在的中生代,在未來退休時也能擁有同樣的快樂條件,種種跡象顯示,未來想快樂退休,難度是愈來愈高。台灣近年來人口結構已出現大變化,逐漸成為高齡化社會,對當下的中生代、下一波的退休族,想快樂退休,會碰到比當前更多的挑戰。

新困境 晚婚、少子、高齡化

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約占總人口的一成,再過二十年,這個比率就會從一成爬升到兩成,與日本並列為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而再過三十年,台灣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屆時,台灣就成為不折不扣的老人國度。

低出生率以及壽命的延長,是台灣變成老人國的主因,台灣社會近年來因「晚婚少子」造成出生率頻創新低。經建會已經預測,未來十年之內,台灣就會進入人口負成長狀態。而台灣人口的金字塔圖形,將從現在的正三角形慢慢變成橄欖球形,這也提醒著一件事,未來年輕人扶養老人的負擔將是無比沉重,扶老比(編按: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工作人口扶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一三·六%,意即約當每七個人扶養一名老人,到三十年後,約每兩個工作人口就須養一名老人。然而,另一方面,台灣平均實質薪資已經有十年在原地踏步,未來的養老負擔變大,但收入卻可能毫無成長,形勢可說是非常嚴峻。

新難題 子女奉養、利息創雙低

對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而言,在人生四十五歲的中壯年時期,平均育有三·五個小孩,當時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近八%,在六十歲時的平均餘命有二十年,但是對現年四十五歲前後的中年人,可就沒有這麼好的世道,平均生育子女數只有二·五個,一年期存款利率僅有一·八%,若以實際情況來計算,現在六十五歲的老人,只要每個子女每月給五千元奉養金,一個月平均就有一·七五萬元的收入,而每一百萬元存款每年就有八萬元利息收入,生活壓力自然較小。

但是眼前四十五歲的中年人二十年後想退休,可就沒這麼幸運了,每個月來自子女的奉養金只有一·二五萬元,每一百萬存款的利息收入更僅不到一·八萬元,如果再經過二十年的複利效果,兩者的差距將更驚人。同樣一百萬元,經過二十年的八%複利後變成四百六十六萬元,而一·八%的複利效果則僅有一百四十二萬元,相差了三倍以上。

對未來的退休族而言,這意味著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將無法像上一代一樣,把錢礎b銀行就能錢滾錢,而是必須更加靈活運用理財工具,或是更加提早準備,才能維持跟上一代同樣的財務實力。

不僅如此,進入退休備戰狀態的中年人,想養兒防老也愈來愈不容易,年輕世代的草莓族、月光族性格,不成為父母的負擔已經萬幸,陳芙蓉有一位同事的退休金都被兒子借去買房子,從此有借無還,原該從容的退休生活因此變得拮据起來。在紡織業擔任主管的陳先生,工作三十年退休後,無法適應沒有公文可批的生活,成了居家懶蟲,後來迷上股票,卻因外行生手,賠掉大半退休金,剩下的退休金只敢乖乖放在定存,領取不到二%的利息,老夫老妻因而失和,家中氣壓更是沉悶。

快樂退休金三角的另兩大要素是身體健康、好心情。根據家計調查顯示,家裡老人實際每月醫療支出超過四千四百元,但從問卷中卻發現五十五歲以上老人認為每月用在醫療的開銷只需一千多元,明顯是低估了實際醫療保健的費用。

享受時間紅利 要靠提早規畫

如果把人生分為二十五歲以前、二十六到四十五歲、四十六到六十五歲、六十五歲以後四個段落,其實就好比一年四季的春發、夏榮、秋收、冬藏一樣;二十五歲以前,多數人忙著求學;到了二十六到四十五歲,則開始娶妻生子、經營家庭與事業;等到四十六至六十五歲,子女長大成人,個人職場逐漸來到人生的巔峰,正是收割努力成果的階段;六十五歲以後,多數人則進入退休狀態。因此,退休要快樂,除了「金三角」缺一不可之外,提早規畫退休三部曲:準備、享有、安頓,實現快樂退休才有可能。

既然下一代想要快樂退休的挑戰大過上一代,提早準備已勢不可免,在人生秋收時,就應該開始著手準備退休。退休協會理事長、台大財金所教授邱顯比叮嚀,「最遲五十五歲一定要開始準備退休」,只有提早準備,退休後才可能盡情享受上帝賜予的時間紅利,享受退休生活。

所謂的準備,除了靠理財充實財務,更重要的是身體、心情的準備工夫也要到家。從調整生活習慣、降低消費欲望、建立運動習慣、累積養生保健知識、結識理財朋友、善用複利、充實第二專長、培養興趣嗜好,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快樂,等到時間紅利接近尾聲,資產若有留餘,應該開始進行遺產規畫,安頓身後事,讓家人有所準備,透過落實快樂的退休三部曲,才能替人生畫 下完美的句點。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單一國家基金

:(Single-Country Fund)單一國家基金是以特定國家作為投資目標,風險性最高。然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股市是可以年年稱霸,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股市,很可能就是明年表現最差的地方。因此投資單一國家基金風險最高,較適合冒險型的投資人。

開放型基金
:(Open-End Fund)開放式基金是投資人直接向基金公司(國內稱之為「投資信託公司」,簡稱「投信公司」)或透過銀行信託部買賣的國內外共同基金,亦即投資人可以在每個交易日,依基金淨值向基金公司進行買賣。發行的單位數會隨投資人買賣而增減。

黃金類股型基金
:(Gold Fund)以全球黃金或貴金屬礦產相關工業之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共同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
:(Money Market Fund, MMF)貨幣型基金係投資銀行定存、商業本票、承兌匯票等風險低、流通性高的短期投資工具,因此具有流通性佳、低風險與收益較低的特性。
基金贖回
:(Redemption)基金贖回即為將所持有的基金單位數轉換為現金匯回投資人之指定帳戶。您可向原基金承辦的銀行,辦理基金的贖回。其手續要求為填贖回單,投資者須在單上載明欲贖回的基金及單位,贖回款項欲匯之指定基金持有人帳戶,一般於七個工作天內,贖回款項會由保管銀行匯至投資人的指定帳戶內。
基金轉換
:(Fund Transfer)開放式基金的投資人可以將目前的基金申請轉換為其它基金,但轉換的對象通常只限於同一家基金公司發行且銷售機構有代銷的基金。就銀行指定用途信託的業務而言,首先基金投資人須攜帶原信託憑證、原印鑑和身分證,到原承辦單位辦理手續,並告知承辦人員所欲轉換之共同基金,以及填妥轉換申請書。但轉換時的成本須包括買賣價之間的價差,一般約0.5%至1%左右,視各家基金公司之規定而有所異動。
基金經理公司
:(Management Company)或稱資產管理公司,為我國所通稱的證券投資信託公司(投信公司)。須具備證券投資上的專業和有紀律的投資運作。其業務乃向不特定的對象,募集資金並代為操作管理,投資運用的結果,不論損益盈虧,皆由基金的投資人按投資比例分享。在台灣,證期會對投信公司的設立條件,包括最低資本額的規定(新台幣三億元)、第一個基金設立的最小基金規模(封閉式:新台幣二十億元,開放式:新台幣三十億元),以及股東的持股比重和專業能力,乃至員工的組成,均有嚴格的規範。
基金經理人
:(Fund Manager or Investment Manager)代表基金公司,管理共同基金或其他投資計畫,並代表公司成員在事先一致同意的總指導方針下,作出適當的投資決策,是基金管理的靈魂人物,其能力影響基金的整體報酬。基金經理人通常管理的資金龐大,故在證券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基金經理人須由券商或公司的研究部門所提供的研究報告中,挑出適合投資的標的,且定期拜訪那些具潛力或已投資的上市公司,去感覺和發掘獲利的契機,甚至迴避掉潛在的風險。
基金淨值
:(淨資產價值Net Asset Value,NAV)共同基金所擁有的資產每個營業日根據市場收盤價所計算出之總資產價值,扣除基金當日之各類成本及費用後,所得到的就是該基金當日之淨資產價值。除以基金當日所發行在外的單位總數,就是每單位淨值。
基金計價幣別
:(Pricing Currency)基金的收益來源除了資本利得外,匯兌也會造成相當的影響,所以在選擇基金時,其基金計價幣別也是需要考量的,因也有可能基金本身是賺錢的,但卻因匯率的影響而下跌賠錢。
基金保管機構
:(Custodian)替共同基金保管資金並依照基金公司的投資指示處分資產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基金中的基金
:(群組基金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其所投資的標的為基金,且通常為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可以在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投資區域的基金中自由轉換,使資金轉移到情勢看好的基金中投資。不過,也有基金管理費重複收取的缺點。
國際基金
:(國際管理基金、全球型基金International Fund)全球型基金的投資標的遍佈全球,通常是以歐美日等國家為主要區域。全球型的股票基金的特色在於可充分掌握各國股市上升的潛力,而且能夠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租稅天堂
:(避稅天堂Tax Haven)是指課稅極低甚至免稅,有利於國際企業進行財務調度的國家或地區,而前來開設的公司主要以從事控股、信託、金融、保險等方面業務。此外,該國家或地區也多對個人投資的資本利得、利息或股利收入都不課稅。因此,大多數海外基金為了吸引投資人,多將基金戶籍註冊於免稅天堂。一般而言,國際租稅天堂除了租稅優惠外,也必須具備銀行保密制度嚴格及對匯出資金不加管制等要件。較知名的租稅天堂有:不徵收任何所得稅的巴哈馬、百慕達、開曼群島;稅率較低的瑞士、英屬維京群島、所羅門群島、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等;與其他國家訂有避免重複課稅租稅協定的荷蘭。
夏普指數
:(Sharpe Ratio)為一經風險調整後之績效指標。夏普指數代表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較無風險報酬率(定存利率)高出幾分的報酬;若為正值,代表基金承擔報酬率波動風險有正的回饋;若為負值,代表承受風險但報酬率反而不如銀行利率。
指數型基金
:(Index Fund)指數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選定指數(例如美國史坦普500指數,日本日經225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等)的成份股在指數所佔的比重,選擇同樣的資產配置模式投資,以獲取和大盤同步的獲利。
封閉型基金
:(Closed-End Fund)封閉式基金是指發行單位數固定,在發行期滿或基金規模達到預定規模後,便不再接受投資人的申購或贖回之基金型態。一般封閉式基金的交易須透過集中交易市場撮合,其交易的流程與股票買賣相同。因此封閉式基金有兩種報價,一是集中交易市場每日看板上的市價,另一個則是基金公司每日計算的淨值。當市價低於淨值時,便是所謂的折價;反之則為溢價。市場的漲跌通常取決於成交日當時市場上對基金籌碼供給和需求的情況。
股票型基金
:(Equity Fund)市面上佔大多數的基金都是股票型基金,這類型基金是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一般說來,股票型基金的獲利性是最高的,但相對來說投資的風險也較大。因此,較適合穩健或是積極型的投資人。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