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董事總經理鄒開蓮,涉嫌買納骨塔逃漏稅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4月12日各報都以醒目的標題,報導名人逃漏稅事件;再看看英業達集團前副董事長溫世仁及其妻子先後驟逝,卻因來不及節稅而被共課60億元遺產稅。在即將進入報稅季節的此刻,高所得者的節稅手法再次引人好奇,他們又是為何從節稅變成逃稅?

高所得者愛非現金捐贈節稅

目前,台灣節稅的方法可大分為兩種,一種是讓所得減少,也就是說稅基小了,所得稅自然就減少;一種是增加列舉扣除額,例如保險費、醫療費、捐贈(現金、實物、土地、政治獻金)、災害損失、貸款利息及房租支出……等。對高所得的人來說,保險費2.4萬元的扣除額太少,也不會有人為了節稅而希望自己與家人常生病,或遭遇天災造成的財產損失。會計師表示,高所得者最常用且「實際又便利」的節稅方式就是捐贈,尤其是非現金捐贈。

非現金捐贈之所以受到高所得者的偏愛,就在於它具有相當大的操作空間。如果捐贈的是現金,就是「捐多少,報多少」。財政部賦稅署專門委員蔡碧珍表示,即使民眾常會捐贈自家企業的商品來幫助弱勢或公益團體,但怎麼說還是現金最好用,受贈者缺什麼就買什麼,而且在帳務處理上也比較簡單,不會有捐贈者要求受贈者開立不實收據的道德風險。

像這次爆出的納骨塔逃漏稅案,就是在收據上做手腳。名人以2.2萬元低價買入納骨塔,卻在捐贈給台北縣萬里鄉公所時,使用相關業者開立的8.8萬元高價發票以供報帳使用,兩者間價差高達6.6萬元,也使得捐贈行為從合法的節稅,轉變成非法的逃漏稅。

另外,有些捐贈物品的價值不易衡量,也是節稅的灰色地帶,例如書本、藝術品、實驗器材等。國稅局審查二科表示,這個時候的確難以計算捐贈品「金額」,像是藝術品的價值,一般人無法評估,所以在受贈者的帳面記載上,就容易讓以逃稅為目的的捐贈者有運作的空間。但如果這類的捐贈,採用鑑價機構所評估出的價值金額來呈報,稅務單位會予以尊重,不會將其列為查核案件。

封了捐地空間 富人另有妙招

除了實物捐贈外,過去最常見的高所得者節稅法,還有捐地。像是公共設施保留地或畸零地,因為可利用價值不高、市價低(一般公設地的市價只有公告現值的2成左右),但申報時的扣除額卻是以公告現值計算,價差高達8成。不過,從2004年起,捐地的扣除額以公告現值的16%來計算,當下截斷了高所得者的節稅美夢。

例如,美芳以市價50萬元買下一塊公設地捐給桃園縣政府,因為地段不差,其公告地價為250萬元,在2004年以前申報時,就可以250萬元列舉捐贈扣除額,但是在2004年以後,就只能以40萬元來申報列舉捐贈扣除額。

在捐地節稅「利多」受阻後,高所得者會乖乖納稅?那可不見得!會計師指出,目前高所得者主要的租稅規畫工具,是到國外設立公司,再以外國公司的名義回國投資各類股票(亦有至香港開證券戶與銀行戶者,既可投資香港及大陸股市,又可享有遺產免稅);或者是將手上股票賣給自己設立的投資公司,要增資配股時,利用每年贈與子女的免稅額度,讓子女參與認購,達到財富移轉下一代的目的,而這兩類的租稅規畫則是以財產移轉為重點,而非所得稅節稅。

例如,大華在5年前投資成立A公司500萬元,並擁有100%股權,而今A公司需要增資,大華便利用這5年來陸續贈與兒子的500萬元,並以兒子的名義來參與增資,使得自己和兒子各持有A公司50%的股權,成功地將財產移轉給下一代。

會計師表示,這種方式並不是100%免稅,而是延後課稅的概念(郭台銘的股票信託亦屬此類),因為在物質不滅定律前提下,不可能有完全免稅的事。只是有些人看上的是投資公司未分配盈餘,未來可能不課稅的好康;有些人看上的是贈與稅及遺產稅的節稅規畫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所稅結算申報即將開跑,台北市國稅局局長許虞哲昨天表示,今年報稅有六大節稅新措施,除了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殘障特別扣除額調高外,健保費改成可全額列報,在中國就醫的醫藥費也可列舉扣除。

配合物價指數調整,95年度綜所稅免稅額由原本每人7萬4,000元,調高至7萬7,000元;年滿70歲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直系尊親屬」,免稅額則由每人11萬1,000元調高至11萬5,500元。

單身者標準扣除額由4萬4,000元調高至4萬6,000元,夫妻合併申報則由8萬8,000元調高至9萬2,000元;薪資特別扣除額也由7萬5,000元調高至7萬8,000元;至於殘障特別扣除額則由每人7萬4,000元調高至7萬7,000元。

影響最大的報稅新措施則是健保費改成全額扣除,沒有金額限制;只要去年繳納健保費,且今年報稅時選擇列舉扣除額的納稅人,都可因此受惠,少繳不少的稅。

許虞哲說明,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費(含勞保、就業保險、軍公教保險、農保及學生平安保險),只要被保險人與要保人在同一申報戶內,每人每年可扣除2萬4,000元;但去年1至12月繳納的健保費,則可全額列報扣除,不受2萬4,000元限制。

另外,以往民眾在國內及國外就醫的醫藥費,都可檢具證明列舉扣除,唯獨民眾在中國就醫的醫藥費不能列舉扣除;不過,今年申報綜所稅時,在中國就醫的醫藥費也改成可列舉扣除,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因病在中國就醫,可憑中國公立醫院、財團法人組織醫院或公私立大學附設醫院出具的證明,並經我國海基會驗證後,即可列舉扣除。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財政部都會開放納稅人查詢、下載所得資料,但卻有人因下載的所得資料不全或不正確,而被補稅及罰款。

這種情況今年將不會再發生,台北市國稅局局長許虞哲昨天表示,今年起若因下載所得資料不全而短漏報所得,將只補稅不罰鍰。

許虞哲說明,所得資料查詢範圍包括扣(免)繳憑單、股利憑單、緩課股票轉讓所得申報憑單、利息所得及信託財產各類所得憑單,但有些公司行號會在規定期限後才上傳所得憑單,因此導致納稅人下載所得資料不全,進而短漏報所得。

但許虞哲表示,納稅人如果以查詢下載的所得資料申報綜所稅,因此短漏報上述所得,不論金額多寡,今年起只要補稅即可,不會被處以罰鍰;但納稅人短漏報的所得若是執行業務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等原本就未納入查詢所得資料範圍的所得,還是會被補稅及罰鍰。

不過,許虞哲也指出,短漏報所得額超過25萬元或短漏報稅額超過1.5萬元,才會被處以罰鍰,如果短漏報金額不大,只要補稅即可。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合所得稅申報將於下個月起跑,國稅局今年持續查核「非現金捐贈」,而且五區國稅局還要進行查稅比賽,納稅人若以虛報捐贈金額的手法逃漏稅,除了補稅外,還要罰一倍,甚至會面臨刑責。

台北市國稅局局長許虞哲表示,五區國稅局已連續第四年查核「非現金捐贈」,被查到以此手法逃漏稅的包括企業名人、醫生、富商等,今年還要繼續查,各區國稅局還比賽誰查得最多。

許虞哲說,國稅局通常會針對非現金捐贈占所得額比率過高者進行查核,如果綜合所得總額是100萬元,竟然捐了七、八十萬元,會有這麼大方的人嗎?這類案例,國稅局就會追查;此外,有些人所得額是千萬元以上,應納金額卻是零,這個也比較奇怪了,國稅局也會納入查核對象。

許虞哲進一步指出,包括捐贈公共設施保留地、納骨塔及未上市櫃股票等,財政部都已發布解釋令防堵。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稅季節即將到來,一般上班族每到報稅季節總是感嘆「賺的錢少、卻一分錢也逃不了」,如何利用節稅小撇步讓資產更有保障,並非只是高資產「好野人」(富人)該做的事,一般受薪階級上班族更應小心留意,避免荷包一不小心就失血。

聯邦投信行銷企劃部副總經理鄭沛婕表示,節稅是投資理財的入門功課,就共同基金節稅功能來看,投資境外基金(不含在美國註冊基金),以及類貨幣型基金都是不錯的選擇。

鄭沛婕指出,由於台灣稅法採「屬地主義」,境外資本利得不課稅,因此,目前台灣富人較常用的海外理財暨節稅工具,包括海外基金、有價證券、對沖基金、境外保單、儲蓄計畫、連動債等,只要來源所得不屬於中華民國一概不用課稅。其中門檻最低、一般投資人最容易了解的就是海外基金。

投資海外基金能夠參與國際股債市、分散投資風險及匯率風險;且投資門檻低,一萬元即可投資,是一般民眾投資理財最盛行的工具。但鄭沛婕提醒,並非每月或每季固定配息的基金都不課稅,投資人必需仔細挑選。

鄭沛婕指出,許多海外基金都有配息的設計,並且多半是不課稅的,但註冊地在美國的共同基金,其實是有「隱含」課稅的,因為稅金是從淨值中直接扣除,使得投資人多半不察。

鄭沛婕說明,註冊在美國的共同基金,針對非美國人身分的投資人,會課徵部分稅金,課徵項目包括短期資本利得(持有12個月以下)、一般利息,稅率為30%。並且多以預扣方式,在配發利息前從淨值中自動扣除,許多投資人被美國政府事前課稅卻往往不知。因此,有節稅考量的投資人,購買海外配息基金時,一定要問清楚註冊所在地為何。

此外,鄭沛婕強調,國內投信發行的類貨幣市場基金,是許多有錢人目前選定資金調度及節稅的首要工具,也是一項不錯的標的。一般高資產的民眾,如果放置銀行的資產高於1,400萬元,其利息所得收入超過27萬元的部分,就有被課稅的困擾;如果將其部分資產轉至類貨幣市場基金,不僅其資本利得免稅,而且一旦有資金需求辦理提前贖回,利息收入也不會打折。

類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標的為政府公債、金融債、商業本票、承兌匯票等,屬中低報酬、風險的商品,適合追求穩定報酬的投資人。

民宿堡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